快速通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学院新闻??正文内容
奔赴火热实践,绽放绚丽之花:学院2023年暑期实践走进“社会大课堂”
[浏览次数:6477 ???最后修改时间:2023-08-02]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今年暑期,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共组建了17支实践团队,分赴省内外各地开展了理论宣讲、乡村振兴、发展成就观察、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参加实践的队员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取得了阶段性实践成果,涌现出一批实践育人典型案例,受到了媒体和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汽车工程学院实践团队

“学思践悟二十大 踔厉奋进新征程”理论宣讲团。实践团队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锦华新城社区和古雄社区,发挥专业优势,结合社区治理实际,紧扣实践主题,开展了职业生涯启蒙教育、智慧助老反诈骗宣讲、百年团史宣讲、垃圾分类宣讲、参观华兴村侨史陈列馆及古雄社区家风家训主题教育馆等活动。队员们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锻炼,受到了锦华新城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赓续红色血脉 绽放青春风采”党史学习教育团。实践团队在江苏宿迁和沭阳县,参观了开华文化大院的红色展厅和宿北大战纪念馆,观看历史资料,图片和革命文物等,并与纪念馆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党史学习教育团成员以“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为小学生们讲述了党史、共青团史知识,重温红色故事,让爱国主义情怀、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老少共话二十大踔厉奋发新征程”探访团。实践团队探访了高校退休教师、南京机械厂老工人、退休社区工作者老党员、个体户老板、环卫工人、食堂阿姨等老人,对他们的事迹和经历进行采访、挖掘和记录,将前辈们在党的百年历程中的奋斗事迹和人生体验,以及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嘱托和建议等,拍摄制作成相关的微纪录片,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转化为实际行动。

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实践团队

“重走红色之路 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学习教育团。实践团队来到福建革命老区,先后在南平、福州两地开展实践活动,寻找八闽大地的红色地标,瞻仰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奋斗和牺牲立起的精神丰碑。依托福建红色资源的特色优势,实践队员先后来到建阳革命历史纪念馆、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新四军赤石暴动纪念馆、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林则徐纪念馆、林觉民冰心故居等地参观学习。一处处红色地点,一件件革命文物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

“暖心助学,伴我童行”社区服务团。实践团队联合江宁佘村社区,围绕“红色教育、安全教育、科普宣传、体育锻炼、益智活动、手工制作”六大主题,共同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夏令营活动,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为当地孩子们绘就一个“七彩假期”,帮助解决家长们“照看难”的问题,“点亮”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在实践队员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积极完成课内作业,阅读课外读物,分享读书的感悟和乐趣,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队员们还利用晚间和周末时间对社区内有孩子的家庭进行走访,详细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对活动满意度进行调研,就教育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走进大凉山,探寻黑色精灵”乡村振兴调研服务团。实践团队来到四川省凉山州田坝镇便民服务中心,全面了解黑绵羊产业。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认真听讲解员介绍黑绵羊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与合作社的农户进行密切的交流,并给他们分发了自己制作的科学养殖注意事项,利用网络平台直播宣传凉山黑绵羊和乡村振兴对于大凉山的帮助,得到了网友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运输管理学院实践团队

“助推乡村特色产业 擘画时代振兴蓝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调研团师生通过走访调研徐州市马庄村、郑庄村、宿羊山村,亲身体验了农户劳作的艰辛,沉浸式感受了各村特色产业对当地经济、环境、交通等多方面的影响,切实体会到党和国家为振兴乡村实施的惠民政策。同时,队员们也认识到乡村振兴目前还面临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工作强度大、人才流失以及科技设备投入大等一系列问题,作为青年一代要肩负起时代使命,让青春在实现乡村振兴中走出自己的“特色”足迹。

“兴业兴城 筑梦乡村”发展调研团。实践团实地走访调研了兴化市经济开发区、垛田街道、大营镇联镇村和顶能科技有限公司、康莹食品有限公司、味野食品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并与垛田街道办事处、大营镇联镇村、顶能科技和味野食品签约共建了社会实践基地。实践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基层工作者和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切实体会到乡村振兴政策对地方、乡镇和企业的巨大影响,并表示要运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志愿服务”的青年优势,以“强国有我”的志向为家乡建设、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践团队

“乡约盛夏,探寻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共融之路”社会实践调研团。实践调研团参观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高邮革命斗争史馆、高邮烈士纪念馆等,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走进了钱厦村和阳沟村,参观调研当地特色产业,了解当地乡村振兴产业现状和发展,与关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结对共建合作签约挂牌仪式;开展了“情暖童心 筑梦未来”主题活动、红色书籍推荐会、政策宣传、老党员交流分享会、探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等活动,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振兴的实践让红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赓续江宁星火 鸣奏国防之章”社会实践调研团。实践调研团携手淳化街道新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结对共建签约挂牌仪式,开展了国防手工艺活动、国防读书分享会活动、国防系列讲座活动和观影活动,前往龙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对杨家圩双拥公园、南京工程学院国防武装部、江宁档案馆进行实践调研。调研活动加深了广大居民群众和青年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加深了适龄青年对征兵相关政策的了解。

轨道交通学院实践团队

“千年运河蕴灵秀,古今交融衍生息”社会实践调研团。实践团队以大运河常州段为原点,以“青春赋能—弘扬工匠精神”“青春建功—探寻发展脉络”“青春铸魂—传承革命基因”“青春守护—保护生态环境”为调研主线,通过在“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国光1937”创意产业园、蓝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天虹大明1921”创意园、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博物馆、规划馆以及常州“三杰”纪念馆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探索大运河常州段沿岸产业与近现代工业的发展脉络,归纳总结了常州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和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情况,并采用多元化宣传方式全景式展现了本次实践的丰硕成果和青春风貌。

“运河古韵凝新章,水运交通续辉煌”社会实践调研团。团队成员围绕“追根溯源-解读水运交通变迁”“实地考察感悟水运交通发展”“参观交流-洞察水运交通发展现状”“社会服务-弘扬水运交通文化”“深化启迪-拓展水运交通智慧”等内容开展活动。通过对镇江博物馆、西津渡、谏壁船闸、京口闸遗址、镇江古运河水利风景区、镇江船厂集团、西街社区等地的实地考察,就水运交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展开调研,详细了解运河交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演变,探索了水运交通对镇江文化、环境和经济的影响,深入挖掘运河交通在当今交通运输、产业发展中发挥的功能,对于运河文化、运河保护、水运发展等有了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作为一名新时代交通人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建筑工程学院实践团队

“铁续丹心”新四军革命旧址现状与保护调研团。团队前往盐城、常州溧阳、南京江宁等地,以实地走访、人物采访、问卷调查、主题宣讲等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和红色研学活动,团队成员们学习了新四军在江苏的抗战历史,深入领会了红色文化和铁军精神的深刻内涵。

“纵贯南北”盐丰快速路发展成就调研团。调研团前往江苏盐城,以海盐博物馆为活动起点,进一步探索盐丰快速路建设的意义,以多样方式切身感悟盐城发展、观察中国成就。调研团参观了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与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盐丰快速路”施工现场,团队学生参与现场实操,以实践检验所学所知。队员们通过对珠溪古镇景区住户、商户及游客的问卷调查,感受到盐城发展的速度和城市发展的脉搏。活动中,实践团参观了新四军纪念馆。

赓续中国好人精神助力如东乡村振兴团。调研团成员前往如东县文化馆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与曾获东盟最具影响力公益品牌的赵家剧院创始人、中国好人赵亚华签订志愿者服务基地共建协议,并举行授牌仪式,拉开了中国农村第一家公益剧院进校园的序幕。调研团志愿者们走进曹埠镇,和如东农村的老人、烈士母亲季永珍及家庭困难学生等人共同参观了如东县第一党支部纪念馆,感悟先烈“赤诚信仰、人民至上、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爱国情怀。团队活动受到CCTV中文网、新华在线网及南通发布等主流媒体报道,赵家剧院也发来了感谢信。

人文艺术系实践团队

“研学筑梦,一路生花”乡村振兴实践团。实践团赴淮安市涟水县参观了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领略到非遗酿酒技艺的传承创新;深入田间地头,探访“家庭农场”,利用专业优势,以创意文化墙绘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将颜下庄村的自然风貌、文化特色描绘出来,为颜下庄村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绚丽一笔;进入“少年班”,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绘画及手工教学,在孩子们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创意美育;与颜下庄村签订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共建协议,为学生搭建了常态化实践平台;紧扣电商助推乡村振兴这条主线,参与农村电商就业创业发展,与梦华新材料、桐安传媒等企业进行座谈交流,对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和直播带货全过程有了全面了解;参观了涟水县博物馆、涟水保卫战纪念馆,了解到涟水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优秀的文化基因。队员们在切身感受美丽乡村魅力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纷纷表示要将所学所长用于乡村、服务乡村,用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校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团

“情暖夕阳,童心守护”志愿服务队。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学校和社区工作融合创新,切实发挥服务及育人实效,学院红十字会与雨花台区翠岛花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志愿者们为社区孩子们开展了小小主持人课程、暑期夏令营读书班、儿童歌唱舞蹈课程、儿童应急知识培训课程和少儿美术创意绘画活动,帮助社区家庭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拓展孩子们的想象空间。针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课程,举办老年人防诈骗宣传课程,结合真实案例,引导老人提高防范意识,理性分辨网络诈骗手段。

(团委  各院系团总支)